你见过足球在空中画S吗? 不是游戏里的特效,是真实比赛里,球员一脚踢出的弧线。 这种被球迷称为“S型任意球”的神技,曾让门将目瞪口呆,解说员惊呼“这不可能”,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加了特效。 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足坛那些让人看傻眼的S型任意球,到底是怎么踢出来的。
2005年法甲联赛,里昂对阵不莱梅。 第68分钟,儒尼尼奥站在28米外,助跑、摆腿、触球——足球像被施了魔法,先向右偏了两米,又突然向左拐了个大弯,擦着立柱直钻死角。
”后来有人用高速摄像机分析,这球在空中转了12圈,轨迹是标准的S形。
1997年四国邀请赛,巴西对法国。
足球刚飞出去时,轨迹还是直的,可到了禁区前沿,突然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拽了一下,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直挂球门右上角。 法国后卫图拉姆赛后摸着头说:“我当时站的位置,连球鞋印都看得清,就是没反应过来。 ”
2002年韩日世界杯,巴西对英格兰。 小罗站在35米外,助跑时脚步很轻,起脚时膝盖压得很低。
希曼后来回忆:“我以为这球会高,想蹲下来躲,结果它突然往下掉,我根本够不着。 ”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英格兰对希腊。 贝克汉姆站在28米外,助跑时身体前倾,触球瞬间,他用脚内侧搓球的底部。 足球刚起飞时是低平的,可越往后越往上抬,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最后砸在希腊队的门柱内侧弹进网窝。 这场球让英格兰挤掉希腊直接晋级,赛后贝克汉姆说:“这球我练了上千次,主要是控制触球的角度和力度。 ”
2012年欧冠1/8决赛,尤文图斯对切尔西。 皮尔洛站在25米外,助跑时身体放松,起脚时用脚面轻轻一推。 足球刚飞出去时几乎贴着地面,可到了禁区前沿突然下坠,像颗“贴地炸弹”,擦着切赫的指尖滚进死角。
”
米哈伊洛维奇是任意球界的“狂人”。 1998-99赛季意甲,他代表桑普多利亚对阵拉齐奥,单场比赛连进3个任意球。 第一个球划了道小弧线绕过人墙,第二个球突然下沉直钻死角,第三个球甚至在中途停顿了一下,像被按了暂停键,再继续飞行。 当时的解说员喊破嗓子:“这哪是踢球,这是变魔术!
展开全文
2004年德甲联赛,科特布斯对阵卡尔斯鲁厄。 埃拉诺站在30米外,助跑时身体侧倾,触球瞬间用脚背外侧抽球的右侧。 足球刚起飞时向右偏,可到了禁区前沿突然向左拐,绕过防守球员,直挂球门左上角。 当时的门将罗斯特说:“我当时站的位置,连他的鞋钉印都看得见,就是没猜到他会往左边拐。 ”
2013年土超联赛,恰尔汗奥卢代表加拉塔萨雷对阵多特蒙德。 他站在25米外,助跑时脚步紧凑,起脚时用脚内侧搓球的底部。 足球刚飞出去时是低平的,可到了禁区前沿突然上挑,划出一道S形轨迹,擦着横梁下沿飞进死角。 多特门将魏登费勒赛后说:“我当时已经跳起来了,可这球的轨迹太奇怪,我就是够不着。 ”
现代足球里,S型任意球依然常见。 2023年西甲,巴萨对阵马竞,年轻球员费兰·托雷斯站在28米外,助跑时身体前倾,触球瞬间用脚面轻轻一推。
赛后西班牙媒体评论:“这脚球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小罗,原来S型任意球的魔力,从来没消失过。
这种让门将崩溃的球,到底是怎么踢出来的? 关键在“不旋转”或“低旋转”。 普通任意球会高速旋转,球会沿着旋转方向走直线;但S型任意球触球时,球员只用脚的局部部位轻触,减少旋转。 比如用外脚背抽球的左侧,球就会先向右偏,再因为空气阻力向左拐;用脚内侧搓球的底部,球就会先低平飞行,再突然下沉。
空气也有“脾气”。 球在飞行时,两侧气流速度不同,会产生压力差。 比如球左侧气流快、压力小,右侧气流慢、压力大,球就会被“推”向左侧,形成弧线。 如果触球部位不同,气流分布就会变化,轨迹也会跟着变。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力度,触球部位偏一点,球的轨迹就能差出好几米。
门将其实很难防。 他们平时训练时,会根据经验预判球的轨迹,但S型任意球的轨迹是“动态变化”的——前半段可能往左,后半段突然往右,门将根本来不及调整。 2018年意甲,罗马门将洛佩斯说过:“我研究过1000个任意球,但每次看到S型的,还是会心跳加速,因为它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
现在你明白了吧? 那些在空中画S的球,不是特效,是球员用脚“画”出来的。 从儒尼尼奥到贝克汉姆,从卡洛斯到恰尔汗奥卢,他们用不同的技术,把足球的轨迹变成了艺术品。 下次再看比赛,遇到这种球,别忙着喊“假球”,先给球员鼓个掌——能把足球踢成这样,真的不是一般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