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世界杯|2019女足世界杯全场回放|DLR减肥下的世界杯健康活力站|dlrweightloss.com

复盘02男篮世锦赛中国VS新西兰:从“荣誉之战”到刻骨之殇(下)

前情回顾(简要)

2002年9月4日,在男篮世锦赛复赛阶段发挥不佳的中国队迎来了与新西兰队的较量。此时的中国队已经基本丧失了冲击八强的希望,而新西兰队则必须战胜中国队才能确保晋级的主动权。中国队凭借开局阶段的多点开花以及超高的命中率一度取得22分的巨大领先,但新西兰队随着射手琼斯的爆发逐渐找回了状态,不仅在半场结束前就将分差迫近到了9分,也开始悄悄地将比赛的势头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上篇链接:https://bbs.hupu.com/45242717.html

激斗的第三节:强度升级、见招拆招与短板的暴露

下半场开始前,中国队换回了全部主力,而新西兰队则做出了一处阵容调整:由于卡梅隆身背三次犯规,他们选择将布克和西基这两名身高2米10左右的中锋同时拿到了场上,与外线的迪克尔、佩尼和琼斯三杆火枪并肩作战。结果第三节一上来,新西兰主帅鲍德温就让弟子们赏给了中国队一记重拳。

(鲍德温后来曾率领约旦和菲律宾与中国队争夺过亚锦赛冠军,还曾在CBA执教福建队)

开局阶段,中国队明显感受到了与第一节时完全不同的压力。新西兰队突然加强了对于中国队后卫线的压迫,凭借后场球员的身体优势提前破坏中国队的进攻套路,并且开始对上半场展现出创造力的胡卫东严加防范。

(迪克尔在中圈附近就开始对郭士强施压,后者被迫提前出球)

(胡卫东上前接应,结果佩尼和迪克尔直接换防并阻断接球路线,成功抢断)

新西兰凶悍的逼抢令中国队的外线出现了普遍的不适应。除郭士强在迪克尔的面前表现狼狈外,李楠也因对方的贴身甚至夹击而开始暴露出处理球方面的短板,甚至出现了“被粘球”的情况,胡卫东更是因队友出球遭到限制而变得完全摸不到球,形同隐身。

(第二个回合,郭士强就在迪克尔的撕咬下出现了中线停球的窘况)

(李楠遭到凶狠夹击后难以处理球,最终导致准备抢板的姚明被吹三秒)

内线的姚明也没有幸免,不仅没少吃推拉拽顶,还开始被针对性地绕前防守和夹击,一时间也难以站出来担当主攻。在新西兰队的死缠烂打之下,中国队第三节前四分钟竟只得了两分,与第一节的水银泻地形成了巨大反差。

(姚明遭到绕前防守,最终只能让伤病缠身的老将巩晓彬完成出手)

而在球场的另一端,虽然上半场神挡杀神的琼斯也因为领到三犯而下场休息,但双塔明显提升了新西兰的内线厚度。虽然姚明仍是场上第一高度,但新西兰在一到四号位上的身体优势愈发明显,顺便增加了对中国队内线的杀伤。

(一旦姚明离开篮下,内线就彻底变成新西兰队的地盘)

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新西兰的另一名年轻后卫、当时正在威斯康辛大学征战NCAA的科克-佩尼也开始爆发,分差一度被缩小到2分。

(八年后的2010年世锦赛上,佩尼场均能砍下24.7分,是新西兰队内的得分王)

眼见球队在身体能力上吃亏,王非也很快做出了变招,派上了年轻的八一球员陈可前去限制对方的外线得分手。事实证明,王非指导的这个决策收到了效果。

上场之后的陈可马上起到了作用:姚明在低位被对手重点照顾无法接球,于是原本准备传球的陈可突然拔起就投,2米04的身高让他成功躲开了对手的封盖,皮球应声入网。此时裁判判罚姚明抢位犯规,但同时吹罚进球有效,这一球不仅略微消减了新西兰队的气势,也让中国队重新获得了6分的领先优势。

虽然进攻端的斩获有运气成分,但陈可显然也明白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在防守端。他的登场和拼劲给之前出尽风头的佩尼制造了一定的麻烦,篮板球争抢上也给了球队应有的帮助。

(陈可的身体和积极性让佩尼的进攻相对艰难了一些)

在减缓了对方的势头后,中国队的进攻也开始趋于稳定。新西兰的高强度防守给了中国队依靠罚球喘息的机会,上半场独砍20分的李楠仍旧保持着火热的手感,陈可甚至还命中了一记难度极高的后仰跳投。中国队一波操作将分差又拉开到71-60,局面一度趋于稳定。

(继奥运会射爆意大利之后,李楠又一次让世界领教了他的精准)

(得分的这个人真的不是胡卫东,他是陈可)

只可惜姚明在最后一攻时被对方拉倒在地,而裁判没有吹罚,沉寂许久的琼斯乘势射中压哨三分,新西兰队又将比分追回到了十分之内。

(姚明明显是遭到西基的拉拽才失去平衡)

(琼斯命中了本场的第六个三分球)

一节下来,中国队虽然总体上顶住了新西兰队的又一波反攻,但双方对于对抗强度和判罚尺度的适应性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了。中国队在相对“文明”的比赛环境下显得更有条理和效率,但新西兰队的猛打猛冲一旦得到裁判的默许,就会对中国队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光是锋线需要拼身体,中国队还有年轻的陈可和朱芳雨;但到了一号位上,无论是单薄的郭士强还是只有22岁的刘炜,显然都难以抵挡新西兰人的肉弹冲击。更要命的是,无论从哪个位置来讲,中国队都缺乏能在对抗下带球推进的人物,通过半场时除了依靠控卫带球之外就只能依靠内线的接应和长传球。随着比赛整体强度的不断提高和新西兰人士气的回升,他们无疑会在第四节将自己的“杀手锏”狠狠地敲在中国队的这条软肋上。

偶然的导火索,全场紧逼与末节的悲剧

第四节一上来,随着姚明的罚球和郭士强的灵巧上篮,中国队再度建立起12分的优势,却全然不知巨大的危险已经降临。

(郭家祖传的转身绝技)

就在郭士强命中一记标志性的转身上篮后,前三节个人得分几乎颗粒无收的卡梅隆在三分线外点起姚明造成三分犯规。这不仅为他带来了三个罚球,还让已经得到21分的姚明领到了第4次犯规。

姚明的犯规数是很宝贵的。在这次犯规后,他在防守端不得不束起手脚,而琼斯立刻顶着姚明完成了一次强行突破并把球打进,眼见此景,王非指导马上用巴特尔将姚明换下。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反应很及时的决策却正中新西兰队的下怀。

巴特尔虽然没有犯规麻烦,但他在防守端的高度和速度都远不及姚明。新西兰队的外线强点众多,眼见姚明下场,个个跟听到了发令枪一样向篮下冲去。中国队失去高度优势后,外线单防不住内线补防不及,新西兰队的突破一时间竟如同探囊取物:

(老迈的胡卫东已经难以跟上琼斯,巴特尔的补防也显然不如姚明)

(迪克尔整场比赛都在郭士强面前展现出较大的优势)

而在进攻端,中国队似乎又陷入了第二节的老毛病。围绕巴特尔的低位打法在新西兰快速的防守轮转面前相当艰涩,只能依靠李楠爆发出的惊人手感苦苦支撑。

(李楠本场命中的第八个三分,但出手时进攻时间又只剩三秒了)

距离比赛结束大约不到7分钟时,中国队仍以81-74领先。此时的新西兰队终于祭出了他们最后的法宝——全场紧逼。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新西兰队在本场比赛后三节(甚至是后三节半)一直在积极地提升强度,期间一直在不时地用紧逼考验中国队的神经,但中国队都挺过去了。可是到了眼下这个时候,主力阵容以老将居多的中国队体力已经见底,压力最重的郭士强(虽然时年27岁的他倒不能算太老)自开球以来只休息了半节不到,更是油尽灯枯,而且身边没有能分担控球压力的帮手。于是,一场灾难开始降临:

新西兰队2-2-1扩大紧逼,郭士强在中圈被夹击后无奈跳起回传,失误;

卡梅隆三分不中,狡猾的鲍彻尔又一次在巴特尔身后完成偷袭,补篮得分;

年轻的陈可面对同样的阵势想从边线突破,结果被卡梅隆一眼看穿堵在边线,横传失误;

新西兰队得球反击,琼斯再度射中两分,比分来到了81-78。

王非指导急叫暂停,用胡卫东换下李楠,重新部署了面对2-2-1紧逼的落位。然而郭士强和其他中国队员的疲惫之态已经尽收于新西兰队眼底。暂停之后第一个回合,新西兰两名队员趁郭士强犹豫之际突然一齐扑来,直接将皮球生生断掉。

(郭士强连续两个回合都在紧逼面前犹豫,给了新西兰人大胆上抢的决心)

显而易见的是,此时的郭士强和中国队都已如惊弓之鸟,不仅缺乏体力,注意力和心态也已经受到很大的挫折。如果中国队能有一个身体出众或控球精纯的外线核心站出来接管局面,那么这个问题或许还能解决,但他们没有。试想如果换成22岁的刘炜,谁又能保证这个尚未长成的年轻人在危局之下能比郭士强更靠谱呢?无论如何,比赛就这样彻底落入了新西兰队的掌控之中。

81-80,81-82,81-84,81-86……比分牌机械地跳动着,中国队的进攻要么在本方半场就被抢断,要么就是在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仓促出手不中(更令人绝望的是手感最好的李楠在刚刚的暂停后被换下,一时无法回到场上,连接锅的机会都没有),随之而来的就是新西兰疾风骤雨般的反击和源源不断的二次进攻。等到王非指导终于下决心叫出本场最后一个暂停时,新西兰队已经在3分半的时间内打出16-0的超级攻击波。而此时即便换上身背四犯的姚明和不擅运球的李楠,也很难想象中国队还有什么回天之力了。

暂停过后,中国队开始由胡卫东协助郭士强将球带过半场,而赚够了本的新西兰队也逐渐收起了紧逼。但中国队军心已乱,巩晓彬和郭士强又先后送出失误。尽管李楠随后一度把分差追到只差2分,但之前一整场都没进过三分的卡梅隆却用这种自己显然不擅长的武器终结了中国队的最后希望。比分最终定格在88-94,中国队以一场惨烈的失利正式结束了第二阶段的小组赛,而新西兰则将进入八强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李楠的神勇也难以挽回中国队的败局)

“从头热到尾”的李楠三分球总计12投8中,砍下了全场最高的33分并抢得5个篮板。姚明运动战8投全中、罚球11罚全中,以惊人的效率砍下27分6篮板,美中不足的是失误达到5次。胡卫东贡献8分和全队最高的5次助攻,拼尽全力的郭士强得到7分3次抢断,但也有5次失误。小将陈可得到5分2篮板,杜锋和巴特尔各得到4分,巩晓彬、刘炜和朱芳雨三人没有得分进账。新西兰队的菲尔-琼斯砍下与李楠并列的33分,并刷新了当时的新西兰队史个人单场得分纪录,科克-佩尼也得到19分。

尾声

输给新西兰队的比赛似乎彻底耗尽了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本就屡遭打击的自信心。在之后的9-12名排名赛中,中国队先后不敌土耳其和非洲兄弟安哥拉,以1胜7负的低迷战绩获得第12名。而新西兰则愈战愈勇,在1/4决赛中力挫波多黎各,最终历史性地获得第四名,大前锋卡梅隆还与姚明、诺维茨基等人一道入选了本届世锦赛的最佳阵容。

世锦赛的惨败让中国男篮上上下下都成了众矢之的。从主教练王非的用人和战术,到郭士强和刘炜的表现,再到中国队为何“缺力量”、“缺基本功”、怕紧逼之类的具体而又抽象的问题,无不引起了广大球迷的争吵和热议,徐济成在为《南方日报》作的评论中称“世界篮球已经进入力量、速度、技术全面对抗的时代,而中国篮球眼下可以依赖的只有身高”,时为《体坛周报》主笔的苏群更是直言“中国篮球的选拔制度、用人观念和训练体系都已经显得陈旧和落后,所以才找不到可用的后卫,需要革自己的命”。

一个多月后,中国队在釜山亚运会决赛中再度痛失好局,被坐拥主场之利的韩国队逆转失冠,更使得这一系列话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刚刚承受丧父之痛的王非黯然离职,胡卫东、巩晓彬和刘玉栋三位老将也就此永远告别了中国男篮的球员名单。对新西兰的这场失利成为了中国队世锦赛惨败的最大标签,甚至导致篮协鼓捣出了“联赛必须打一节全场紧逼”的奇葩规则,虽然已经沦为笑谈,但仍能看出这场比赛给中国篮球人带来的是多么深重和痛苦的回忆。

站在今天回望那个时代,我们不难想到中国男篮94,96年两度打入世界大赛八强的壮举给祖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同时也带来了更进一步的期待,因此在挫折和曲折面前反应激烈也是自然的。随着篮球的国际化推广和信息的流通,我们才开始知道比中国队强大的球队并非只有六七支,而中国队的每一次突破不仅要靠所谓的“硬实力”,更要依靠坚强的心态、艰苦的训练和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带来超水平的发挥。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男篮在以往留下的那些胜利和失败才更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更重要的是,那一年的男篮还并没有失去未来。当年世锦赛12人中的姚明、刘炜、杜锋、朱芳雨和陈可都在23岁以下,假以时日必有成长。李楠、巴特尔等中生代球员尚可坚持到奥运会,而更多的后起之秀也已经跃跃欲试。在两年后的雅典,面对着主力框架几乎相同的新西兰队,知耻后勇的他们就将代表着新一代的中国男篮去实施他们的复仇,而一个更年轻的新面孔也将填补上他们的另一个巨大的空缺。(完)

Copyright © 2022 1950年世界杯|2019女足世界杯全场回放|DLR减肥下的世界杯健康活力站|dlrweightlo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