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发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次舆论反梅西的原因之一。普遍存在的信息过滤、筛选以及选择性展示,使得原本只属于足球界的小事变成了涉及“14亿人民”的大事。
香港媒体的声音各异,即使是同一家媒体,也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就拿涉及比赛主办方内幕的《香港01》来说主办方可能为了省钱而签署了“两份合同”,还有疑似瞒骗香港政府和球迷表示梅西必定会登场的情况。《香港01》在这方面毫不畏惧,坦诚直言。
然而,与此同时,《香港01》也报道了我们在大陆看到的一些新闻,比如香港球迷“声讨”梅西,霍启刚要求梅西道歉等。但在大陆,我们只能看到对于“反梅西”有利的报道,比如霍启刚的发言,而质疑主办方背后所藏的问题的报道则大多被过滤掉了。
关于梅西是否登场的情况也是一样,国内舆论不断选择性展示信息,例如梅西面带笑容的时候没有报道,却只展示他面无表情的样子;梅西与球迷打招呼的样子没有报道,却只展示他双手插兜、眉头紧锁的形象;梅西在赛后会与重病小球迷互动的新闻没有报道,却只报道他绕过香港特首的情况。
在这种愈演愈烈的信息选择性展示之后,情况逐渐升级。后来,还有梅西在日本笑着走出飞机的照片,以及他与牛郎合影等照片流传开来。在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这些事件更引发了众多怒火。
随后,甚至出现了一些无中生有的指责,比如梅西在以色列戴着白帽等等。然后一些极端网民还P图制作了梅西戴日本军帽等照片,给他取绰号“哟西”……最终导致这个问题完全政治化。
选择性截取信息既是一连串的“证据链”,也是一连串的“偏见链”。它就像一棵只向特定方向生长的大树,只接受某些特定材料的“施肥浇水”。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梅西在球场上曾经笑得很开心,也与看台球迷打过招呼;梅西绕过香港特首很可能仅仅因为他通常不愿意站在C位,在没有上场的比赛中,他不希望成为焦点,这对于看球比赛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也有可能梅西对于主办方的猫腻和“白嫖”行为心生不满,因此脸色不好看。梅西一向厌恶那些免费蹭他流量的行为。在世界杯颁奖仪式上,就有了那个“撒盐哥”不停纠缠梅西想要蹭他的光,但梅西一直都没有给他好脸色。
赛后,梅西也在场内与许多人进行了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